警告:本文為認真文,不適者勿入!
--------
似乎不知不覺中養成在洗澡時思考的習慣。(本日開場語)
最近難得看了日劇,突然想到有人說過,在日本,日本人自己也不太看日劇,就像很多台灣人也不看台灣偶像劇一樣。我不禁對比起來,如果這麼像的話,那可愛到不行的藤木直人,和帥氣的福山雅治,要對照台灣的....?
好吧,我承認我屬於不看偶像劇的那種。
所以只看日劇卻不看偶像劇的我,算是哈日嗎?又或者,套用近幾年紅到不行的政治流行語,我不愛台灣嗎?但事實上,我今天要喵喵叫的(咳),並不是政治,是文化。而對於這兩者,我都完全一竅不通(誰來把這個瘋女人拉下去?)。
最近的台灣太過熱鬧了,熱鬧到連才剛過完的農曆年都沒有這麼濃厚的氣氛。我有時後想,難怪外國人都這麼愛來開演唱會、演奏會,台灣人愛熱鬧是本性,只要開心一律鼓掌,只要熱血一律給賞(我押韻了!)。在這個逢人便問:「你是藍還是綠?」的時候,我不禁懷疑台灣人早就忘記了原本對立的目的,只是為了對立而對立,為爭執而爭執,為了爭一口氣、一張面子而怒目。
坦白說我不瞭解這個對立的意義。是統獨問題嗎?可是我看不出來現在台灣有誰真的想要跟他們一家親。雖然有相似的文字或語言,但歐洲很多國家也都這樣,就不見有誰去認別人家的父母。有人會說:這是文化問題。對啦,就是所謂種族分裂、挑撥離間。敝人之前男友也是政治關心者,他在聊天時講到譏諷之處,也會說:「那些阿共仔」,在我忍不住說就別這麼偏激的時候,也會不客氣的問我,為什麼不要台灣自己的文化?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即便我們已經結束的今天,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所看見的,還是會一一浮現。我當時思考良久,卻怎麼也想不透,到底他想要的台灣文化是什麼?
妹妹從澳洲回來,說不喜歡那邊的原住民文化。那種原住民文化,他說有一種因為自己缺乏文化,所以就把人家捧出來的味道。我懂,那種濃厚的包裝意謂,給人的感覺比起關心這個文化本身,更像是利用別人來妝點自己。但或許不完全如此。擁有主導地位的政體,願意將弱勢的文化展現給別人看而不像過去的政府,以一種殖民的姿態面對土地,或許其本身就是一種善意。就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一個時間還不夠久的政治體系,要像歐洲或埃及那樣擁有傲人的過去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唯有等待時間的累積,而文化工作沒有開始,就沒有未來,所以即便現階段仍然擺脫不了主導者的優越,仍然做的坑坑巴巴四不像,文化工作依舊值得努力。
所以或許台灣也是一樣。民國還不到百年,大家從動盪中定居在這裡也不過近幾十年的事情。不同種族間住在一起就像同一個屋簷下同父異母的手足,既是玩伴又有著微妙的對立。但這樣交雜著的、豐富而多元的,不正是台灣文化嗎?父親的背景很複雜,他的母親來自廣東、父親來自台灣,他住過客家村、也住過充滿外省老兵的眷村,他的妻子則是受日本教育的大稻埕商人的女兒。他是我眼中典型的台灣文化代表,他的記憶中帶著各種文化的回憶,這些回憶在這不斷向前走的幾十年中,逐漸融合成這個男人的一生。
所以別吵了吧?在我們說「我又發現了一種」的時候,其實我們並沒有發現任何東西,而只是從早已存在的世界裡,畫出分隔此與彼的界線,在沾沾自喜自己的知識增加的時候,也失去了腳下的廣闊。我喜歡故宮、也喜歡巷弄裡的日式老屋,旗袍很優雅、原住民的服裝也很有朝氣,雲門舞集撼動人心,而台客搖滾又何嘗不是?雖然我們總是南腔北調,但我們也並肩而席。在我眼中,真正生活在這個土地上,跟這裡的人建立關係,成為台灣的「當下」,就是台灣文化,任何人都可以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或許台灣人真的在政治戰爭中玩得太入戲了,忘記了我們相處的時間其實很短,而真正的台灣文化,才正要等待在這裡的所有人一起紀錄、一起創造。
- Mar 04 Tue 2008 01:03
有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