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貓的說法真是百百種,畢竟是跟人類相處甚久的家畜之ㄧ,要不具意義似乎還更困難。我聽到的說法似乎跟貓心理有關係(不過我的研究領域倒是不包括這個部份),有此一說,喜歡養狗的人比較偏向具有虐待傾向的一方,而喜好貓兒的人則比較偏向具有被虐待傾向的一方。因為據說在家貓們的眼裡,飼養者並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端來食物、為自己清理善後的僕人。跟狗兒們一心一意盼望著主人的愛情不同,貓兒比較常擺出一副"別來煩我"或者"真拿你沒辦法,我來陪你玩吧"的表情。雖然我也很愛貓兒,但有鑒於從未飼養過貓,也沒辦法聽懂貓語,所以對此說法也僅是莞爾一笑,姑且聽之了。
其實我也很愛狗,學校附近有很多被納為校狗的野狗,聽說過去還偶爾會做亂追追路人,很是嚇人。之前在影印店附近有隻黑狗,或許是血統的關係,雖然身型不特別長,但站起來比其他狗都來的高些,嘴邊一圈淡淡白毛,讓我不認得牠也難。一開始經過影印店附近總是讓我很怕,因為當年攻擊我的就是隻兩眼發紅的大黑狗,但他總是無視於在附近出入的我,用一種幾乎可以稱為深情的表情看著遠方。最近我越來越喜歡牠了,雖然牠依舊無視我這個人類,但每次我經過附近爾偶看到牠就會莫名的安心,瞧不見還會有點失落,不知道這可不可以也歸納為畢業前症候群?
狗跟貓不同,他們的眼神很清楚的標明了跟人類的關係。有些狗很習慣跟人類生活,大部分被豢養的家犬和一些在外流浪的野狗,不論是喜歡討好或者厭惡,對人類有反應的眼神總是很清楚的昭示他們知道"喔!這是人類!"其中多半包含了趨近或者迴避的意義。另一種狗則可說是完全不在意人類的類型,那個表情大概就是說著"喔,另一種動物"大概跟看到蟑螂、老鼠、松鼠或者鳥和貓沒有太多差別。生活在充滿了流浪犬的木柵校園,看看這些動物快要變成我的興趣之ㄧ了。
貓跟狗的眼神就比較不一樣,大部分的貓警覺性都很強,所以經過附近的時候,他要無視你都很難,除非牠正舒爽的躺在午後暖陽下打盹,根本懶的理你,否則人類要不被貓注意到幾乎不可能。我家附近就很多野貓,妹妹多年前晚歸甚至還曾無意間撞見貓群的夜間集會。野貓的表情總是風聲鶴唳的,遠遠的還沒接近,光聽腳步聲就會一溜煙鑽進車底警戒的看著你。我總是很愛學著貓叫,偶爾學的像了還可以騙騙那些涉世未深的野貓困惑的轉過頭來看我,一臉搞不懂"這個看起來一點也不貓模貓樣的東西為什麼會發出同類聲音?"的表情。
貓兒需要很多耐心去接近,他們討厭突如其來的靠近和觸碰甚至擁抱,就算跟人處慣的家貓,未經許可的被抱起他們也會一溜煙的逃離。去舊金山的時候,借住處的女主人便在屋外飼養了幾隻白貓,其中一隻被稱為Polarbear的公貓便是極難親近的。那隻白色的長毛貓因為在野外到處遊走,白毛中摻雜了些塵土,看到我們一群人站在屋前看牠,便瞇起眼睛神情倨傲的盤在木製台階上瞪視我們。我實在太愛貓了,加上另外兩人的英語對話讓我又累又無聊,便向著白貓走過去,眼神相對,在距離他五步遠的地方我緩緩蹲下,試著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具威脅性。然後我放鬆心情,對他露出一個笑容(其實在動物界露出牙齒多半是危險的象徵,但身為一個人類,這是我唯一會做的啦!),伸出手,發出咪嗚的叫聲。
Polarbear的眼睛瞇的更細了,認真的打量我。而我就一步步的挪動,前進一步,牠不動,我就不動,牠動,就退回安全距離。如此前前後後幾次,終於牠允許我接近伸手便可以觸碰到的範圍。我伸手卻仍然不敢碰牠,僅是讓手非常接近牠粗粗的皮毛,牠警戒的盯著我的手看,然後興許是眼神中的什麼傳達了"隨便你啦"的訊息,我的手輕輕的在他的毛上摸了兩下,而他露出一種縱容的表情,動也不動的任我摸。後來女主人對我大喊我令她很"impressive",因為Polarbear幾乎不給任何人摸。我莫名的得意,不知道是因為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或者證明了自己真的是貓咪一族?
我想也許自己一生都沒辦法再見到Polarbear了,這隻僅有一面之緣的貓。但偶爾我會很懷念牠那一瞬間縱容的眼神,或許牠是目前為止對我而言最具吸引力的雄性動物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