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21 Thu 2009 00:22
  • 小歌

最近偶爾腦中會突然懸繞著合唱團時代學的小歌。

小歌指的可不是費玉清,也不是日文裡親暱的'ni-chian',而是一些原本在人群間傳唱、被改編成各種版本(自然包括合唱版)的短篇歌曲。也許是民謠、也許是原住民的哼唱、或者是曾經紅極一時的流行音樂。這些曲子通常本身都很有旋律性,編曲家將之加以修飾之後,配上簡單的鋼琴或者根本就沒有伴奏,就變成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合唱小歌。


繼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瘋狂尋找Dahil Sa 'Yo的合唱版(而且還瘋狂的在各個版本間流連到半夜三點)之後,上個星期突然開始想聽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合唱常唱的兩個版本,一個是無伴奏版,一個則是John Rutter的鋼琴伴奏版。我自己比較偏愛無伴奏版,一方面是因為不需要鋼琴的佐助,走到那裡唱到那裡,而這首歌的祝福意味則讓他成為在個個場合都很適合演唱的歌曲。另外因為沒有伴奏,歌曲中用了類似卡農的編排法,聲音層疊而上,推至高潮,再以優美的和弦逐漸飄落有如天使遺落的羽毛。John Rutter的編排很有他一貫悠揚甜美的風格,只是更加莊嚴,前奏的鋼琴伴奏讓這首歌有種潺潺小河向前流動的意象,是一首讓人感到平靜而愉悅的歌曲。

今天晚上纏上來的,則是美國民謠Oh Shenandoah。Shanendoah據說是一位酋長的名字,但作曲已經不可考。在我第一次唱這首歌時,唱的是女聲三部,就愛死了他的合唱版本。開場的獨唱在寂靜的大地上輕輕點出主旋律的輪廓之後,當所有聲部一齊出現時,瞬間能夠感受到壯闊、深不見底的大峽谷在眼前展開,低音部的聲音好低好低,展開翅膀的老鷹從空中乘著風向峽谷下方飛去,直到貼著河面快速的飛行,最後一段三部輪唱,就像是綿延不絕的密蘇里河,不停的向前奔去,又像是在山谷中迴盪的回聲,聲聲呼喚著。我總是在這首綿長寧靜的曲中,感受到對大地的愛與尊敬。

我在進大學之前就先進了合唱團,剛丟下聯考的重擔就一頭哉入了音樂的世界裡。入團的第一個作業就是學唱小歌,剛開始跟著學長姊一遍遍的哼唱,直到丟了譜也可以跟上節拍。然後小歌就成為了我們的隨身樂器。出遊的時候唱夜來香、Sing Sing Sing,當有人要遠行求學的時候唱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婚禮的時候唱The Wedding、Dahil Sa 'Yo,喪禮的時候一首「常常在靜夜裡」唱到令人哽咽。或許人生的黃金時期總是難忘,或許是深入骨髓的雛鳥印刻,又或許,在經過這麼多年之後,當那些登台演出的大曲目都已經殘破不全,才發現這些緊緊跟我們的喜怒哀樂聯繫在一起的雋永小品,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合唱。


在此附上幾個不錯的表演。
Oh Shenandoa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99MN970sHk
Allelujah (曾經非常紅的流行音樂by Jeff Buckley,The Yale SOB這個男生團非常的棒,我聽了超想流淚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czWF_vDcRc
Shenandoah by the Yale SOP(那個華人主唱聲音非常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ZrbLRPZLGA
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Rutter版,我只是想說那個小男孩唱的真棒!-->注意他唱高音部,真是天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NZs7preGw

sheeta1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istorante-paradiso.jpg

請注意!此為灑小花文!

小野夏芽在此之前的作品是「時尚5號房」,整體內容的建構跟這本「天堂餐館」很類似,一個年輕女孩走進一個聚集了人們與其背後故事的空間。作品主題很類似吉永史的「一切都是因為愛」,用一種安靜溫柔的姿態展現人與人之間不同的愛情形式,是屬於在看完之後,還會在心頭暖暖的保溫許久的作品類型。小野夏芽跟吉永史感覺上屬於同一種作者,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情感的交流、以及人性溫柔美好的一面有深刻的理解。只是相較起來,吉永史表現方式似乎更加活潑(抱歉我滿腦子都是Antique....)。

不過灑花的點當然不是因為故事很溫柔,而是因為他有很萌的帥大叔。而且女主角不愧是女主角,看上的還是令人很想欺負(其實是推倒)的帥大叔,當年方21的妮可蕾非常有魄力的推倒克勞德,還撩起人家的毛衣開始解襯衫扣子的時候,大叔竟然用很虛弱的語氣說:「別這樣...」,然後一臉快要就範的樣子,我總覺得聽到溫度計的玻璃管發出「啪吱」的爆裂聲..........

大叔你犯規啦!### 哪有這麼好吃的不公平!### (當場爆走)

雖然說真的我並不認識任何義大利人,但我覺得小野夏芽把歐洲人舉手投足間的悠哉與優雅描繪的恰到好處,與一般日式漫畫有著完全不同的節奏感,在情感的拋接球之間,無論是微小的喜悅或沈默的失落,每個表情都令人心動。很推,欣賞或收藏。是在不經意的時刻可以治癒人心的作品。

sheeta1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orangepekoe 注意到這個團是因為看了天堂餐館的動畫。是的,就是那部充滿了萌大叔和令人超想推倒的克勞德的天堂餐館(關於天堂餐館灑小花記,請見下一篇「推薦:天堂餐館(Ristorante Paradiso)」)。這部歐洲風味濃厚的動畫,果然也找了帶著閑散風格的音樂相稱,用了Orange Pekoe的マリーゴールド作為片頭曲。

雖然我才剛開始注意到這個團,而這個團在台灣幾乎沒有什麼知名度,但其實Orange Pekoe已經成軍有十年了。所以KKBOX上能夠找到的唯一一張專輯,正是他們的十年精選。Orange Pekoe由主唱Tomoko Nagashima(ナガシマトモコ,漢字可能是長島智子之類的。Vocal, 作詞)和吉他手藤本一馬(Kazuma Fujimoto,吉他、作曲、編曲)組成,原先是大學輕音樂社,於1998年出道,以Cafe', Club為中心開始音樂活動。

Tomoko的聲音非常接近Misia和Dreams Comes True的吉田和美,不同的是,異於前兩位慣於表現的綿長與高亢,曲風的關係讓Tomoko的聲音更顯輕快,在許多曲目如Love Life, Song Bird中的即興演唱與都展現了非常不錯的爵士底子。我對吉他的認識不多,但很喜歡吉他手的編曲,輕快卻不急促,爵士混Bossanova的音樂帶著漂亮而流暢的節奏感,而我個人超愛Double Bass低沈卻不沈重的低音。一旦撥彈起來,不但帶起了濃厚戲謔的爵士風味,有如從地板下撥動空氣的音響更讓人全身上下不聽使喚地打起節拍,恨不得也下去跟著扭動一番。清新悠閒的風格帶著乾爽的氣息,像是在午後暖陽下、四月薰風中喝一杯咖啡,讓萌大叔的或溫文或帥氣的笑容更加沁人心脾(好了啦你這變態~)。

Orange Pekoe的十年精選由日本BGM發行。
官網連結:http://www.orange-pekoe.com/

sheeta1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認識多年的學長即將要結婚了,打電話來確認之後的兩天,意外的接到另外一通電話。是同一社團的學妹。許是心裡多少有點預感,當學妹問起「要不要通知C」時,竟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C是同一社團的同學。當年我們四人曾因為共通愛好而自成一家,大學時經常玩在一起。唯一不同的是C曾經和學長交往過一段日子。雖然身為朋友的我們不斷支持,但最後仍因種種因素而分手。後續的事情我不太清楚,只感覺兩人似乎分的並不愉快。當學長打電話來作婚宴的邀約時,我半試探的說了「這是我們家的大事」,然後是短暫到幾不可察的沉默。我隨即明白了,或許不論多少年,這件事對雙方來說,都還會是個難以啟齒的痛。學妹與C素來交好,或許是抱著不願隱瞞好友的態度,又或者是把自己不願被隱瞞的心情投射到好友身上,來詢問我「要不要告訴C」的口氣,竟若有似無地帶著對學長的氣憤。我暗嘆了一口氣,最終只說了覺得應該要尊重結婚當事人,試著勸退學妹。

不論大家是怎樣的好友,一旦建立起親密關係,兩人之間的事就是別人很難介入的。旁人多半只能看到兩人經營出來、給外人看見的「情侶」的樣子,卻很難真正了解兩人在關係中面對的困難與尷尬的處境。所以不論多清楚兩人的事,不論任何一方向我們訴過多少苦、揭露多少事;當真正去面對那個讓他揪心揪肺的人時,再熟悉的朋友也僅剩一張令人感到陌生的臉。那是面對愛情時避無可避的立場的轉變;只要還在心上,不論痛苦或甜蜜,都會有那一張專屬於這個關係的臉孔。也因此我總是抱持著不介入的態度,總是相信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了解箇中滋味。因為往往不如我們這樣的旁觀者所以為的無所適從,想做什麼、該做什麼,當事人自己早有定論了。身為朋友僅能作為一個感情的依靠與宣洩,卻很難左右他們在愛情當中做下的決定。

多年來,我對於舊戀情總是抱持著不聯絡的態度,雖然不害怕聽到對方結婚的消息,但是被邀請什麼的,還是不要比較好。「只要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幸福地生活就好了。」我總是有些逃避的這麼想,畢竟不論再怎樣釋懷,當曾經熟悉的暱稱突然閃動著上線的時候,仍然會無可避免的帶來短暫的窒息。無法放下的話就只能坦然接受不放手的痛苦,無法釋懷的話就只能習慣提起時勢必隨之而來的苦楚。不明白對學長與C來說如何,但舊情人結婚的消息,或許對我來說其實是解脫的魔咒,是已經不在意,並且能夠繼續向前走去的訊息。

sheeta1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有跑實驗,一口氣跑上一下午果然有點精疲力竭。在過程中程式當掉了兩次,shielding room的門則一直維持不合作精神,無法關上。一個朋友傳了張耀仁的文章給我看。我完全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是他在寫東西的口氣不禁讓我覺得有些親近,雖然只是聊些日常小事,卻有種被踩到痛處的感覺。去看這些文字工作者的文章,經常讓我有種逛書店的錯覺。一種感到自己很渺小、很薄弱、很遙遠、帶著一點悲傷的心情。

現在的自己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那樣動人心弦的文字了,頂多就是「某某的研究裡曾經怎樣,所以我們推論如何」一類無聊的學術論文,陳腐發霉的口吻連自己都倒胃口。偶爾也會後悔走上科學的路,深刻的覺得過度沉浸在理性邏輯中足以麻痺靈魂深處的感動,僅能靠著已經殘破不堪的書寫,試圖延長感性的生命。

最近在幫新書即將付梓的朋友校稿。這次的故事是她的第一篇小說,中間間斷了好些年才重拾並且完成的舊坑。雖然她寫作的速度感和風格不是我最喜愛的,但仍然能夠感受的出來許多文筆上的轉變。幾年下來,她的文章進步許多,遣詞用字讀起來更顯通暢,更重要的是,相較於青春年少時試圖營造沈重氣氛的筆法,跨越二十五歲之後,她的故事竟益發輕鬆起來,番外裡更出現了令我不禁捧腹拍桌、必須忍耐著不冒出奇怪狀聲詞的搞笑情結。只能說,這或許也是一種性格成長的證明吧。

校稿的時候自己也會很想寫東西,可惜似乎天生是說故事的苦手,雖然能夠描繪短暫的情結,但要想出一個清楚又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架構卻是難上加難。或許就因為這樣所才只能在部落格上碎唸些自己的事情,總是斷斷續續又毫無章法的亂說一通。說起來,這讓我多少可以理解到,願意持續閱讀我的部落格的朋友,真的對我是多所關心。

話說回來(回來那裡?),最近開始在考慮是不是要搬遷的問題。稍微的去看了別的房子,很不幸的,大部分的條件似乎都比現在的住所好吶...雖然相對也有租金比較高、距離遠一點、而且又沒有冰箱(這很重要)的問題,但是不管是公共區域的維持、空間大小和環境,目前看到的都略勝一籌,害我非常兩難。現在租下的住處離學校非常的近,走出門不需要三十秒,校門就在眼前,但學生的居住比例卻沒有比較高。根據目前遇過的幾個,可以肉眼辨識為學生的,只有一半而已,另外一半,不知為何都是奇怪的大叔或者大姊。

當然真講起來,剛脫離學生加入上班族行列的我,實在沒有什麼資格嫌棄這些社會人士,既然他們也從來沒有為我造成過困擾。但是怎麼說呢...總之就是會有微妙的距離感,也許是因為我真的呆慣校園了吧。因為鄰居的身分而認定這裡的環境比較差的話,其實是很不公平的說法,反過來說,說不定我也算是某種惡鄰居也不一定,每天早上起來聽廣播、回家就放音樂、晚上還時不時會傳來詭異的自言自語(因為聽drama總不好放出來)、發出高八度的各式尖叫、狂笑、不正確的日語,或者突然其來的「逼~~」字。(給妹:不准說我壞很大= =)

搞半天我反而是最變態的那個也不一定?那太好了~『請各位來路不明的先生、小姐,不要輕易的爬上我家的陽台喔~內有變態,被咬(?)恕不負責~啾咪~>_^』(到底是為了什麼寫到最後都壞掉了呀?= =###)

sheeta1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